logo

永乐国际ag旗舰厅入口

文章详情

“感谢您中国医生”广东援外医疗50余年 医治患者242万人次

分享到:
作者来源: 未知 ????? 发布时间:2024-01-13

  “以心相交,成其久远”。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援外医疗是“白衣天使”爱心和责任心的跨国界挥洒,也是医疗体系“硬实力”的跨国界展示。近年来,广东医疗机构和援外医护通过长时间、多批次、多形式的医疗援外,形成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不可忽视的广东医疗力量。

  1971年10月,由广东省承派、12名医务人员组成的第一支援赤道几内亚(以下简称“赤几”)中国医疗队整装出征,正式拉开广东援外医疗工作的序幕。

  截至2023年11月,广东已累计向赤几、冈比亚、加纳和加勒比海岛国多米尼克派遣援外医疗队共64批936人次,医治患者242万人次、施行各种手术6.2万人次、邀请来华培训当地医务人员5000余人次。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批又一批广东医生接续传承,以医者仁心与大爱,远赴他乡救死扶伤,以精湛的医术填补当地医疗技术空白,为受援国人民的健康事业无私奉献。他们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他们出色的工作得到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赞誉,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证书、感谢信和锦旗。

  历届援赤几医疗队中,有329人次获得赤几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国家独立勋章”,其中有11批医疗队全体队员同获殊荣。

  在全国援外医疗队派遣40、45、50、55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上,广东3批医疗队、2个派员单位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5人次的队员获评“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模范队长”“优秀队员”“最美援外医生”。广东涌现出了像韦建瑞、林纯莹、蔡演歆、陈伟蓉、吴德熙等一批为援外医疗事业无私奉献的榜样和楷模。

  50多年来,广东的援外医疗模式不断创新,内涵不断丰富。长期医疗队与援外创新对口医院合作项目相结合,先后在加纳、马尔代夫、多米尼克实施“中加西非心脏中心”“中加妇幼健康工程”“中马眼科中心”“中多心血管影像学中心”等多个对口医院合作项目,开展“光明行”“爱心行”“妇幼健康行”医疗巡诊,取得了显著成效,树立了中国与受援国卫生合作、援外模式创新的典范。

  同时,与南太平洋岛国开展了一系列务实交流与合作,精心打造“送医上岛”广东品牌;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在青蒿素抗疟、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驰援塞尔维亚、马来西亚、秘鲁抗击新冠疫情中贡献广东力量,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中展现广东担当与作为。

  近日,南方都市报深入广州各大医院,整理医院援外数据、发掘医护援外故事,推出“‘一带一路’上的广东医疗力量”专题,讲述广东医院、广东医护的援外故事,致敬“一带一路”上的广东医疗力量。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我的心愿了了”走遍12国和地区 “光明使者”治好失明老人

  目的地:赤道几内亚、瓦努阿图、萨摩亚、斐济、汤加、库克、纽埃、加纳、马尔代夫、多米尼克、塞内加尔、基里巴斯

  闻祥根、刘金陵、陈伟蓉、张新愉、陈蔼环、唐锦珠、李猛、袁进、黄晶晶、郑丹莹、刘玉华、刘卫慈、韦梅、罗小婷、王嘉蔚、吴明星、柳夏林、黄圣松、宋靓雯、曹乾忠、王琦玮、徐建刚、夏空、蔡玥、王德才、向武、叶荣花、黄创新、段芳、左成果、陈婉、张德妤、刘臻臻、王莉、林勇彬

  2013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陈伟蓉教授率队前往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开展“光明行”义诊,此时,她已是国内知名眼科专家,从事眼科医疗、教学、科研以及防盲工作数十年。

  当她抵达首都维拉港的医院时,发现人群中有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眼睛空洞无神。这位名叫阿布的老人,因白内障失明多年,体重达200多斤,同时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心脏病,缺乏足够的手术指征,多个国家的眼科专家都拒绝给她医治。陈伟蓉承载着其最后的希望。陈伟蓉听闻,老人家有个心愿,希望能再看一眼她的子孙。“我们对老人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决定为她实施手术。全队5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200多斤的阿布抬上手术台,手术成功了,阿布重见光明了。”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一年后,陈伟蓉再次来到瓦努阿图,她远远就看到坐在轮椅的老人,正朝着自己张望。“我一眼就认出是老阿布。原来,她是想把一条印有瓦努阿图国旗的绶带送给我。阿布深情地对我说,‘感谢您,中国医生,我的心愿了了,即使现在离开这个世界,我也没有遗憾了’”。

  十年间,经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光明行”援外医疗队手术复明的国外白内障患者接近800例,成功率100%,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医疗队先后16次远赴塞内加尔、马尔代夫以及瓦努阿图、斐济、基里巴斯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开展白内障义诊手术,依托马尔代夫胡鲁马累医院建立了中国-马尔代夫眼科中心,这也是中国在国外援助开设的第一家现代化、标准化的眼科中心。

  中山眼科中心“光明行”援外医疗队的经历是中国援外医疗成就的缩影。60年来,中国援外医疗从“输血式”援助转向可持续“造血式”援助。中山眼科中心“光明使者”们的足迹走向了全球不同的国家,覆盖非洲加纳、南太平洋岛国斐济、塞内加尔及马尔代夫、多米尼克等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从陈耀真、毛文书等眼科先辈开始,这是一场播撒光明的接力赛,中山眼科人正在时间的长跑赛道上与病魔比拼,不断地交接好手中的手术刀。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Doctora China,Muy Bien(中国医生,太棒了)”产科医生与死神“抢人”

  遇到危重孕产妇和脆弱的新生儿,产房就像不见硝烟的“战场”,时时考验着产科、儿科医生的专业技能与应变能力。在非洲赤道几内亚,广医三院的产科、儿科援外医生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中与死神“抢人”,救回大量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把广州老牌“生仔医院”的专业与爱心带到了非洲。

  赤道几内亚妇女多孕、多产的情况多见,由于产检、化验的条件有限,很多孕妇入院后才被发现患有糖尿病、子痫前期、前置胎盘等,产房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各种各样复杂的急诊和惊心动魄。

  广医三院产科医生王伟伟刚来到医院的第二天,就碰到一例由于多发性子宫肌瘤需要切除子宫的患者,这是一台高难度手术,但当时,手术室里只有两把手术钳和一把剪不断缝线的剪刀,能在手术台上配合主刀医生的只有一个人,而在国内,类似手术至少会有4至5个医护人员上台,“也是在那次手术中,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当地医院条件对诊疗工作的掣肘。”将近两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病人平安无恙,当地医生也冲着她竖起了大拇指:“Doctora China,Muy Bien(中国医生,太棒了)!”

  儿科医生谭岱峰已年过50,仍报名参加援赤道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她是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但在工作中并不“认老”,有关新生儿救治的工作,她总是冲在前面。一次,为了救治一名新生儿,谭岱峰用手捏气囊,人工为宝宝连续通气两小时,成功救回了宝宝的生命。

  儿科医生朱剑东喜欢孩子、热爱新生命,也因此选择做一名儿科医生,在塞舌尔援助期间,他救治了各种疾病的小患者,累计达到了1400多名。一次,朱剑东遇到一个胎盘早剥的产妇,婴儿娩出后就没有呼吸,全身瘫软,心跳基本触不到,他临危不乱,熟练操作插管、气囊给氧,指导助手胸外按压,一气呵成,婴儿很快就抢救回来,一旁的本地医生连连惊叹,手术室门外的婴儿父亲也连连道谢。

  骨科医生尹德龙于2017年参与了广东省“送医上岛”项目,在太平洋岛国斐济进行医疗援助。短短3个月,他花了很多时间在指导和培训上,先后组织了四次大讲座,为当地医护人员讲解他们可能碰到的常见问题和规范处理方法。到返国前的最后一次讲座,前来参与的人数达到最多的36人,基本全员参与,下夜班的医护人员也赶来听课。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谢中国医生为我带来的光明”开创多个专科“第一次” 团队为当地争取国产药

  目的地:11个,加纳、多米尼克、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萨摩亚、斐济、汤加、巴布亚新几内亚、帕劳、密克罗尼西亚、秘鲁

  涉及科室:20个,医务处、感染管理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普外科、创伤骨科、脊柱骨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儿科、新生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

  (短期巡诊)李文源、修建成、于健、刘思德、刘琼、杨娟、吴补领、闫文娟、房付春、游杰、冯晓勤、陈烨、梁勇、周忠江、关美萍、胡国栋、黄莉萍、刘克玄、吴芃、彭焕椽、谭万龙、高宇博、刘卫锋、周凯

  3000多个日夜、40多名医生、10多个国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医护团队用援外实践诠释了中国医疗援外的多重内涵与丰富形式。

  骨科医生胡岩君来到新建好的中加友好医院时,医院还没有固定的骨科医生,手术间也没有骨科专业工具。他从头开始,筹集援助器械,制定手术流程,进行相关医护培训,克服诸多困难,终于完成了该医院建院5年来的第一台骨折内固定手术,推动医院在外科设立了骨科医生岗位。

  医院的很多设备都来自中国,但对于加纳本地人来说,中文的使用系统犹如“天书”,麻醉医生解春艳就利用业余时间对机器进行调试、语言设置,调不出英文的,就自制英文小卡片贴在对应位置。

  妇产科尹倩在中加友好医院也完成了一个“第一次”:她手把手带教,帮助医院顺利开展首批腹腔镜下妇科三级手术,还向医疗队申请了母婴监护仪器,专门用于产房危重孕产妇的抢救工作。

  在中多友谊医院,刘琼看到,由于医疗设施简陋,糖尿病等慢性病引起的眼底病治疗非常困难,她向广东省卫健委汇报、申请,争取到了一批国产的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于2023年7月运抵多米尼克。7月12日,她为一名患有双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几经失明的患者进行了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改善,患者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中国医生,我想我的眼睛会像很多糖尿病患者一样失明,感谢中国医生为我带来的光明。”

  对援外医生来说,离开忙碌的国内医院环境、离开家人,独自在异国他乡,医生们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为排解压力,援加纳医生瞿东滨给自己布置任务:每天写一篇千字文章,题材不限。两年下来,瞿东滨写出了100多万字,出版了两本散文集。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中医针灸科医生4进偏远村落“好多了!现在不痛了”

  赵明昂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一名中医针灸科医生,曾两度参与医疗援外。2022年7月,一架搭载赵明昂在内的援赤几医疗队飞机,跨越山海,落地赤道几内亚。

  一个房间,一张治疗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就是赵明昂所在门诊的全部配置。从前任队友接棒过来的治疗室,墙上挂着三幅人体穴位图。赵明昂暗下决心,要把毕生所学的中医针灸推拿学技术,毫无保留掏出来,让当地人相信中医、爱上中医。

  2022年8月25日,一名年轻的非洲患者走进赵明昂的诊室。一周前,患者的右侧面部、耳部疼痛,嘴巴也难以张开。听说中医疗效好,他便专程来看病。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体检结果,赵明昂诊断为“下颌关节炎”。在国内,这类疾病使用针灸治疗,效果非常好。但是,一听要扎针,这位患者满脸惊恐与茫然,感到非常害怕。

  为照顾患者感受,赵明昂时刻关注对方状态,每扎入一支针,都要问问他的感觉。每隔10分钟,赵明昂复合行针,30分钟后出针。结束治疗后,赵明昂让患者慢慢试着张开嘴巴。患者尝试了几次张口、闭口的动作,露出惊喜的笑容,开心地说:“好多了!现在不痛了。谢谢中国医生”。

  就这样,在赵明昂的努力及宣传下,慕名而来的非洲患者日益增多,很多饱受肩关节疼痛、腰部疼痛,膝关节疼痛以及下颌关节炎等折磨的患者,经过针灸治疗,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在援非的一年多时间里,他4次走进偏远的村落以及缺医少药的地区,为当地百姓以及中资公司的工地员工进行医疗服务,受到广泛的欢迎与认可。今年6月17日,他所在的医疗队走进赤道几内亚滨海省科戈市郊区的巴塔医疗点,内科、外科、妇产科和眼科等科室的8名中国医生,为约300位当地居民和中资企业员工提供免费诊疗服务。

  “一年半的医疗援外,很多当地人可能未必知道你的名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南都记者问。

  赵明昂想了一会,说:“虽然他们不一定记得我个人的名字,但我相信,以后子子孙孙提起中国医生,一定是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医生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80多天跑遍一个国家 外科医生帮助许多老人“对我的‘thank you’后说好多‘very much’”

  第一次处理枪弹伤,处理苹果大小的严重前列腺增生,和登革热、疟疾作斗争,在新冠疫情中80多天跑遍一个国家……中山三院援外医生黎镭、方友强、张浩、林炳亮在援助非洲赤道几内亚、加勒比岛国多米尼克,以及支援塞尔维亚抗疫时,体验到了不一样的行医生涯。

  泌尿外科医生在多米尼克备受欢迎。在第一批援多医疗队援助前,这里没有尿道膀胱镜、前列腺电切镜等设备,很多患者只能做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后必须戴着造瘘管过一辈子。

  抵达多米尼克一个月,方友强利用广东省卫健委捐赠的输尿管镜、前列腺电切镜等设备,为多名尿道狭窄致长期膀胱造瘘患者进行了尿道镜检、狭窄扩张、膀胱弹道碎石取石等手术,一次性解决了患者长期挂造瘘管的问题,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浩接过方友强的援外“接力棒”后,也帮助了许多前列腺重度增生的老人。一名前列腺重度增生的69岁老人,已无法自行排尿,留置导尿管已有4年,手术成功后,老人激动地跟张浩说,自己小便像年轻的时候一样好,而且是清亮的,“对我的‘thank you’后连说了好多‘very much’”。

  在多米尼克,张浩还第一次处理了枪弹伤。那是一名29岁男子,臀部、腿部遭枪击,幸运的是,肠道完好,但膀胱可见两个枪眼,正是子弹进出的痕迹。张浩为他修补膀胱,缝合了盆腔内的出血点,骨科医生认为,留在骶前的子弹取出困难且风险大,暂不予取出,后来,患者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在受援地,援外医生们也面临着当地公共卫生环境带来的风险和压力。一次,黎镭接待一名疝气患者,到手术前,助手才递给他一张皱巴巴的化验单,显示HIV(+)。上了手术台,他还发现患者肠壁等部位的血管异常扩张,病人很可能处于艾滋病发病期。最后,手术成功完成,黎镭松了口气,对于今后再接触可能的HIV感染者,他也增强了信心、强化了防范措施。

  在多米尼克援助期间,登革热疫情暴发,医疗队3名队员不慎感染,出现高热、寒颤、肌肉酸痛等症状。为此,广东省卫健委、中山大学医院管理处迅速组织传染病专家成立远程诊治指导小组,帮助队员度过10余天的病程。痊愈后,他们又迅速投入到医疗援助工作中。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医疗队为酷暑中的数百名工人义诊“无人不竖起大拇指”

  医疗援外,一直在路上。2023年11月,珠江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李炳坤接过同事的援外“接力棒”,奔赴加勒比岛国多米尼克。

  自2016年以来,珠江医院已派出7名援外医疗队员赴加纳、多米尼克,他们综合运用中西医技术为加纳民众提供诊疗服务,并走进当地的中资企业、学校进行义诊、科普,还帮助当地医院搭建远程会诊平台引入国内的专家资源、吸收国内经验改进胸痛患者接诊流程,践行着“医生无国界,友谊无地域”的大爱情怀。

  神经内科医生颜振兴对一位经过中国医生们综合治疗后康复的患者印象深刻。那是一名40来岁的女性,高热量高脂的饮食习惯导致她体形肥胖,而且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多年。两个月前,她突发脑血管疾病,之后左手左脚没有知觉、不听使唤,每天服用的药物超20种,心情也非常烦躁郁闷,觉得自己余生可能都要长期卧床。

  颜振兴联合了中医康复理疗的钟广恩医生、心血管科陈安医生,给予综合诊治方案,建议她规律监测血压、血糖,根据中医意见调整床垫、改变坐姿,规定每日康复的项目及时间,并精简每日药物。患者配合良好,在1周后恢复到可以坐轮椅出行,4周后可以下地行走,不久恢复了工作。

  影像诊断科医生林波淼回忆,在医院报到的第一天,医疗队就遇上了当地中资企业员工的急诊求助,见到中国医生,他们“犹如见到亲人一样激动”。

  那是一名被燃油烧伤的病人,颈部、背部、右肩皮肤伤口都开放着,烧伤后已经超过24小时都没能得到处理,原因是没找到能医治的医生。中国医生马上行动起来,帮病人建档挂号、找合适的医生紧急处理伤口,一个小时内,病人的伤情得到了妥善处置。

  走进中资企业、为员工提供医疗服务也是医疗援外的重要内容。有一次,医疗队赶往加纳西南部塔科拉迪市郊区的中国特福陶瓷厂项目建设工地,为奋战在酷暑中的数百名工人义诊。前来咨询交流的工人太多,活动持续到晚上10点还结束不了,队员们临时决定,第二天早上继续去工地进行义诊。

  在工地,医生们为大家测量血压、血糖,做心电图,提供放射学诊断意见,拔火罐等,最后,这场临时延长的义诊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下午。

  “来非洲这么久,最大的也是最自豪的感受就是,在这块辽阔的非洲大地上,提起中国医疗队,无人不竖起大拇指。”颜振兴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中国广州,到地处赤道附近的非洲岛国塞舌尔,隔着千山万水,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全科医生李桂东是第八批广州青年志愿者援助塞舌尔服务队中的一员,也是队里最年轻的医生。

  一个普通的出诊日,李桂东在医院值夜班。一位老奶奶因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症状严重,脱水明显,在家人陪同下匆匆赶到急诊室。

  老奶奶自我感觉非常不好,整个人快晕过去一样,担忧地问:“医生,我是不是快要死了?”李桂东微笑着轻拍她的肩膀,关切地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有我在,你不会有事的。”她听后明显松了口气,宽慰地笑了一笑。

  经过护胃、解痉、补液等治疗后,老奶奶症状明显缓解,抽血结果显示病情也不太严重,李桂东开了些口服药,详细跟患者家属交代用药事项,就让她回家休息了。

  老奶奶握着李桂东的手,说“你救了我的命”。家属也对他表示万分感激,守在门外的小孙子,听到奶奶身体恢复后,给李桂东鼓起掌来。听着小孩子的掌声,李桂东一天工作下来的疲惫仿佛都消除了。

  “无论大病小病,我们都要与病人耐心沟通、真诚交流,消除他们的病痛,抚慰他们的心灵,这既是一名医者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李桂东说。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非一年半,普外科医师门诊治疗4453人次“我在非洲援助医院成功开展首例腹腔镜手术”

  涉及科室: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呼吸内科、普外科、后勤服务中心

  回望医疗援外征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广医一院”)的援外医疗队员在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救治工作的双线战场上,冲在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赤道几内亚位于非洲中西部,其常年天气炎热,多雨潮湿,容易滋生蚊虫。马拉博地区医院则坐落在此处。当地医疗条件较差,生活环境中蚊虫肆虐。

  援非一年半期间,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叶劲松共完成门诊治疗4453人次,手术及操作891台,住院管床2300人次,参与四次大型义诊。

  离任前被援助国马拉博地区医院授予“表扬”证书,同时在队内被推选为优秀队员。12月7日还被授予赤几国家最高荣誉奖章“国家独立勋章”。

  回顾援外经历,叶劲松在抵达马拉博地区医院后,参与了外科日常门诊诊疗、住院病人查房与管理、会诊、常见外科手术与急诊手术、赴华留学生体检、出具体检证明等全面医疗活动。

  在此基础上,叶劲松这次医疗援助的一个重大任务是要在马拉博医院把腹腔镜手术开展起来。据叶劲松观察,制约腹腔镜手术开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则是腹腔镜器械的消毒非常困难。

  在国内,手术医生可能只需要关注如何做手术,因为手术护士会帮忙消毒、清洗腹腔镜器械以及准备手术材料。但是在这里,所有准备工作都需要医生自己来完成,而且当地条件非常有限,需要自己想方设法去解决。

  “没有腹腔镜器械专用低温等离子消毒仪,我就使用传统的高温高压蒸汽消毒仪以及化学消毒液浸泡来消毒。”叶劲松考虑到高温高压蒸汽消毒仪容积比较小,将器械拆分成好几包分次消毒。

  为了测试消毒效果,叶劲松从国内购买了消毒测试纸快递到马拉博来,并亲自测试消毒效果,调整消毒方案。经过不懈的坚持与多方努力,最终解决了腹腔镜器械消毒这一难题,成功开展了该院首例腹腔镜手术,填补了该院腹腔镜技术的空白。

  广东省中医院:展现针灸疗效推广中医药文化 为当地培养3名掌握中医特色疗法医生

  涉及科室:影像科、妇产科、心内科、外科、眼科、新生儿科、针灸科、麻醉科等

  诊疗量:为当地患者提供诊疗服务7489人次,为当地华人同胞提供诊疗服务2923人次,完成手术193例,抢救危重患者24人次

  2019年12月28日,由广东省中医院牵头组建的第九批援加纳医疗队抵达非洲加纳中加友好医院,开启近13个月的援外医疗任务。

  除了完成常规援外医疗任务外,医疗队还要协助受援国抗击新冠疫情。医疗队分享中国经验、运用中国智慧,在抗疫和日常医疗双线战斗中出色地完成任务,还依靠强大的中医药实力用针灸、雷火灸等中医特色疗法,传播中医药文化。

  疫情紧张时,来中加友好医院看病拍片的患者增多。因为缺少必要的维护,医院的CT机已瘫痪停用,诊断只能依靠DR胸片。即便如此,影像科医生陈鑫还是凭借多年经验,在模糊的X光片中找出病灶点,作出准确判断。

  广东援外队员们在医疗工作中因地制宜,小发明、小创造不断。因为眼科检查必须用到裂隙灯与眼底镜,需要与病人近距离面对面检查,相距只有10多厘米。在缺乏防护面屏的情况下,眼科医生冀杰自己动手,用废弃的X光片拼拼剪剪,制作出裂隙灯保护挡板,成为一道简易的“防护盾”。

  作为来自中医院的医疗队,第九批援加纳医疗队努力让当地患者感受到中医药的确切疗效。曾有一位当地患者,在搬运重物时扭伤了腰,导致剧烈腰痛,无法直立,行走困难。经过医疗队半小时的针灸治疗后,该患者完全恢复正常。

  中国医生的“神奇针法”,在当地居民间口口相传,当地医生纷纷找中国医生“拜师学艺”。通过传帮带,袁锋医生为当地培养了3名掌握中医特色疗法的医生。

  中医药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医疗队来到加纳最大的传统医学医院,非洲朋友纷纷站起身来,跟着他们打起强身健体的八段锦。

  凭借过硬的中医功底,医疗队用疗效赢得了当地同行和患者的信任,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了非洲大地上。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王道斌 伍月明 杨丽云 通讯员 粤卫信 伍晓丹 邰梦云 唐艳丽 韩文青 许咏怡 李晓姗 王慧 白恬 甄晓洲 刘苡婷 胡颖仪 王雯玉 廖温勃 宋莉萍 查冠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以美元计价,中国2023年12月出口同比增长2.3%,12月进口同比增长0.2%。

  TTS-2025届新传考研传播学入门带读|新年钟声敲响前,一起理解新传!

  俄罗斯“小土豆”也来哈尔滨了,小姑娘们集体跳起了科目三,“俄罗斯来的应该叫啥?小方块?”

  妈妈不小心把儿子给关门外了,儿子叫了半天才发现是自己的错,结果一转脸儿子又躺地上了

生产实力 解决方案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永乐国际网页版登录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