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不知什么时候,微风中已弥漫着浓浓的端午气息。每一个承载着千年传统与记忆的节日,都能激活一代代人共同的情感,大量经典诗篇、俗语谚语流传千年,凝聚着中国人独有的浪漫情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文化血脉。
“五月五日,以五色丝系臂,名长命缕”。五彩绳因此又叫“续命缕”、“五彩缕”。还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清晨醒来,就能看到手腕上的五彩绳,那时候是姥姥用青、赤、黄、白、黑色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我们小辈的脖子、手腕和脚踝上,祈祷可以驱病辟邪。习俗延续至今而不衰,五彩绳的花样已经不再是小时候的细细一条,如今加粗的线绳加上繁复的编法,再搭配上铃铛、属相等挂饰,叮叮当当的声响给这美丽的节日增添了许多热闹。
“家家妆点重门艾,儿童报道端午来”。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或阳台上挂一串艾叶,据传,艾草可以驱除邪恶,保护人身平安。因此,在端午节期间挂上一些艾草,既能为居家带来清香,同时也起到了趋吉避凶的作用。
“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猜猜这是什么?当然就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美食——粽子。小时候包粽子一定是要全家总动员的,一个人准备泡米,白糯米和大黄米,一个人准备洗粽叶和粽绳,一个人准备蜜枣、红豆等馅料,最后围坐在一起包粽子,小半天功夫一盆粽子就包好了。我和弟弟、妹妹坐在旁边一边帮忙一边偷吃蜜枣,不一会儿全家就开始飘着粽子的清香了。我们开心地将粽子拿在手中,仔细品味,香软可口,细细地咀嚼,仿佛都品尝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和历史。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晚上吃着粽子看着新闻,必然会出现的画面就是紧张的赛龙舟比赛。古代的人们为了救援溺水的屈原而船上加速,由此演变成了龙舟竞赛。龙舟的舟首和舟尾都装有雕刻精美的龙头和龙尾,寓意着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安康。遗憾的是,我只在电视上看到队员们跟随鼓点挥桨而舞,整齐有力,令人惊叹不已,今后有机会一定要到现场加入到呐喊助威的行列中,尽情享受这份团结与荣誉。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我们沉醉于粽子的香气,也怀念着屈原的执着与悲壮。屈原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动乱不安和人民的苦难而担忧,他崇尚自由和淡泊名利,把追求真理、关注人民当作自己一生的信仰,把廉洁自律当作自己的立身之基,他身上集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思想、操守、品行和涵养,足以唤起每一个国人的民族觉醒,被后世传颂不衰。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场赛龙舟、吃粽子的庆典,更是一种信仰和文化的力量。法院的工作如同包粽子一般,层层叠加,紧密有序,充满繁琐但必不可少的程序,正是这些严谨的程序和规范的流程,才尽可能保障每一项判决的公平正义;法院的干警如同那根龙舟赛中的桨,掌握着公平正义的航向,每一次挥桨,都象征着我们对公平的一次挑战,每一次前进,都代表着我们对正义的一次追求;我们面对案件,还要有屈原那般坚韧不拔、不畏强权的精神,坚持独立审判,绝不容许任何形式的干扰和压力影响我们的判断。
在这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节日里,我们投身到节日的热闹和欢乐之中,祈祷生活幸福安康;我们也在沉思,带着对公平正义的执著,朝着古老的智慧与勇气指引的方向,寻找新的动力和灵感,传承那份与端午精神相融的坚韧与热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震动研磨机复合膜